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,代表了长江流域对“多元一体”的中华文明起源作出的卓越贡献,是东亚和中国史前稻作文明的伟大成就,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。2019年7月6日,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成为中国第55处世界文化遗产。2020年,杭州市决定将每年7月6日定为“杭州良渚日”。
7月6日,第六个“杭州良渚日”当天,“良渚与世界——良渚古城·罗马古城”对话活动(图②)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举行。本次活动旨在以世界遗产为纽带,搭建跨时空对话平台,共叙中意美好情谊、共谱文明交流新篇。
开展“文明的赓续与共生”中外嘉宾联合采风考察活动(图①),组织嘉宾参访良渚博物院、良渚古城遗址公园,沉浸式体验和感受良渚文化魅力。
开展“良渚与世界——良渚古城·罗马古城”对话活动,邀请专家学者围绕古城遗产守护、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与价值再生等话题展开探讨。
在良渚博物院举办《寻迹罗马:砖石上的文明史诗》图片展,以图文展现罗马古城留存较完整的古城建筑和文明简史。
2022年7月6日,第三个“杭州良渚日”当天,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(简称“良渚遗址管委会”)与英国巨石阵(威尔特郡博物馆)、英国剑桥大学遗产研究中心开展以“世界遗址保护的学术合作和公众文化普及”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(图③)。双方以线上交流的形式,围绕欧洲和中国良渚在世界遗产保护、研究、传承、利用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交流与讨论。
2023年是“中国希腊文化和旅游年”。在7月6日第四个“杭州良渚日”当天,“良渚与世界——良渚古城·雅典卫城”中希文明对话活动举行。中希两国专家学者围绕“跨学科视野下的文化遗产价值保护与阐释”等主题开展圆桌论坛和分享,探访良渚古城遗址公园、瑶山遗址公园、老虎岭遗址公园、良渚博物院。其间,《凿刻与记忆——大理石技艺对雅典卫城古迹修复的贡献》摄影展(图④)在良渚博物院亮相,通过102张珍贵档案照片,展示希腊大理石技师对卫城修复工程的贡献。
2024年是中欧班列(义乌—马德里)开行10周年,也是中国浙江和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大区结好9周年。在7月6日第五个“杭州良渚日”当天,“良渚与世界——良渚古城·托莱多古城”中国西班牙文明对话活动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(图⑤)举行。与会嘉宾围绕遗产保护的创新与未来、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等主题展开探讨。活动期间,《西班牙世界遗产寻珍——深读古国文明之托莱多》图片展举办,展出近百幅展现托莱多省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图片。
2023年6月29日,“何以文明”全球巡展·联合国特展在联合国总部开幕,相关宣传触达海外受众2.4亿人次。巡展以科技赋能文化传播,依托数字化技术打造移动化、全沉浸式线上展陈,首次实现良渚遗址等10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考古遗址的数字化复原,并陆续在瑞士、英国、埃及、日本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落地。
2024年,“何以文明·遇见良渚”2024全球巡展走进英国、埃及、新加坡、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,重点展示良渚古城遗址、外围水利系统、农业生产工具、原始文字符号及精美玉器,系统阐释其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实证与世界文明瑰宝的价值。展览还增设手工互动区,通过印章、涂色、刮画等形式,让参观者沉浸式体验良渚文化的深厚内涵。
自2023年起,“良渚论坛”已连续举办两届,吸引了109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名嘉宾参与,推动“良渚国际考古中心”“国家重点区域考古标准库房”等10余项国际务实合作成果落地,“良渚论坛”逐步成为全球文明对话大平台、“一带一路”交流大舞台、中华文明展示大窗口。
2024年5月,“良渚古城·雅典卫城”中希文明对话活动在希腊雅典成功举办,进一步拓展双方在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(图⑦);6月,中匈文明对话沙龙暨良渚文化推介会(图⑥)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办;11月,“良渚”中华文明全球青年分享会在线上举行,葡萄牙、英国等地青年代表以良渚文化为主题进行交流分享。
2025年,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(图⑩)落地良渚,进一步擦亮“五千年中国看良渚”国际名片。
此外,良渚还先后承办了世界考古论坛、文化遗产世界大会良渚分会场等国际学术活动,不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,让古老的良渚文化在与世界的对话中焕发新的生机,为推动全球文明多样性发展贡献力量。
通过创新跨界合作、搭建立体化国际传播渠道,良渚文化以文艺演出、文创产品等形式进入全球公众视野,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。
文艺演出精彩亮相。线上线下联动推出《“良渚揽秀”》主题表演,吸引海内外观众超400万人次;多媒体交响乐《良渚》赴葡萄牙、西班牙等7国公演;《良渚符号》获2022罗马国际舞蹈大赛舞蹈影像金奖。
文创产品触达全球。2025年4月,以良渚文化为元素的文创产品亮相第89届意大利佛罗伦萨国际手工艺品展览会,近40款文创产品展现了良渚文化的风骨神韵;6月,良渚文创参与“幸会·巴西”杭州传统工艺创新展“幸会·创意”板块(图⑨),实现文化“出彩”又“出圈”。
擦亮“五千年中国看良渚”品牌。形成“一稿多达”全球分发、“四通八达”多语种推送、效果监测反馈的立体化对外传播格局。邀请海外网络达人担任余杭推介官,探索“一点一人”国际传播形式。打造国际化与创意化爆款内容,短视频《我被良渚文化包围了!》在TikTok首发后获中外主流媒体宣推,单条曝光量破百万次、互动超5.2万次。
文明交流活动始终坚持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国际交流合作为主线,努力提升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权威性、专业性和前瞻性。2023年,被誉为“考古学百科全书”的《考古学:理论、方法与实践(第八版)》(图⑧)首次将良渚文化作为中国最早的文明写入其中,良渚遗址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价值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。
文明交流活动配合好国家重要活动,积极推动“良渚与世界”品牌走出去,加强同重要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文明对话,推动文明互鉴从“交流”走向“交融”。
文明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各界嘉宾开展主题交流,积极开展良渚古城遗址等杭州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地联动采风活动,积极展示中国参与世界遗产领域全球治理的标志性成果,努力提高中国文化全球声量、讲好良渚故事。
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,代表了长江流域对“多元一体”的中华文明起源作出的卓越贡献,是东亚和中国史前稻作文明的伟大成就,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。2019年7月6日,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成为中国第55处世界文化遗产。2020年,杭州市决定将每年7月6日定为“杭州良渚日”。
7月6日,第六个“杭州良渚日”当天,“良渚与世界——良渚古城·罗马古城”对话活动(图②)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举行。本次活动旨在以世界遗产为纽带,搭建跨时空对话平台,共叙中意美好情谊、共谱文明交流新篇。
开展“文明的赓续与共生”中外嘉宾联合采风考察活动(图①),组织嘉宾参访良渚博物院、良渚古城遗址公园,沉浸式体验和感受良渚文化魅力。
开展“良渚与世界——良渚古城·罗马古城”对话活动,邀请专家学者围绕古城遗产守护、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与价值再生等话题展开探讨。
在良渚博物院举办《寻迹罗马:砖石上的文明史诗》图片展,以图文展现罗马古城留存较完整的古城建筑和文明简史。
2022年7月6日,第三个“杭州良渚日”当天,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(简称“良渚遗址管委会”)与英国巨石阵(威尔特郡博物馆)、英国剑桥大学遗产研究中心开展以“世界遗址保护的学术合作和公众文化普及”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(图③)。双方以线上交流的形式,围绕欧洲和中国良渚在世界遗产保护、研究、传承、利用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交流与讨论。
2023年是“中国希腊文化和旅游年”。在7月6日第四个“杭州良渚日”当天,“良渚与世界——良渚古城·雅典卫城”中希文明对话活动举行。中希两国专家学者围绕“跨学科视野下的文化遗产价值保护与阐释”等主题开展圆桌论坛和分享,探访良渚古城遗址公园、瑶山遗址公园、老虎岭遗址公园、良渚博物院。其间,《凿刻与记忆——大理石技艺对雅典卫城古迹修复的贡献》摄影展(图④)在良渚博物院亮相,通过102张珍贵档案照片,展示希腊大理石技师对卫城修复工程的贡献。
2024年是中欧班列(义乌—马德里)开行10周年,也是中国浙江和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大区结好9周年。在7月6日第五个“杭州良渚日”当天,“良渚与世界——良渚古城·托莱多古城”中国西班牙文明对话活动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(图⑤)举行。与会嘉宾围绕遗产保护的创新与未来、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等主题展开探讨。活动期间,《西班牙世界遗产寻珍——深读古国文明之托莱多》图片展举办,展出近百幅展现托莱多省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图片。
2023年6月29日,“何以文明”全球巡展·联合国特展在联合国总部开幕,相关宣传触达海外受众2.4亿人次。巡展以科技赋能文化传播,依托数字化技术打造移动化、全沉浸式线上展陈,首次实现良渚遗址等10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考古遗址的数字化复原,并陆续在瑞士、英国、埃及、日本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落地。
2024年,“何以文明·遇见良渚”2024全球巡展走进英国、埃及、新加坡、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,重点展示良渚古城遗址、外围水利系统、农业生产工具、原始文字符号及精美玉器,系统阐释其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实证与世界文明瑰宝的价值。展览还增设手工互动区,通过印章、涂色、刮画等形式,让参观者沉浸式体验良渚文化的深厚内涵。
自2023年起,“良渚论坛”已连续举办两届,吸引了109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名嘉宾参与,推动“良渚国际考古中心”“国家重点区域考古标准库房”等10余项国际务实合作成果落地,“良渚论坛”逐步成为全球文明对话大平台、“一带一路”交流大舞台、中华文明展示大窗口。
2024年5月,“良渚古城·雅典卫城”中希文明对话活动在希腊雅典成功举办,进一步拓展双方在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(图⑦);6月,中匈文明对话沙龙暨良渚文化推介会(图⑥)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办;11月,“良渚”中华文明全球青年分享会在线上举行,葡萄牙、英国等地青年代表以良渚文化为主题进行交流分享。
2025年,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(图⑩)落地良渚,进一步擦亮“五千年中国看良渚”国际名片。
此外,良渚还先后承办了世界考古论坛、文化遗产世界大会良渚分会场等国际学术活动,不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,让古老的良渚文化在与世界的对话中焕发新的生机,为推动全球文明多样性发展贡献力量。
通过创新跨界合作、搭建立体化国际传播渠道,良渚文化以文艺演出、文创产品等形式进入全球公众视野,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。
文艺演出精彩亮相。线上线下联动推出《“良渚揽秀”》主题表演,吸引海内外观众超400万人次;多媒体交响乐《良渚》赴葡萄牙、西班牙等7国公演;《良渚符号》获2022罗马国际舞蹈大赛舞蹈影像金奖。
文创产品触达全球。2025年4月,以良渚文化为元素的文创产品亮相第89届意大利佛罗伦萨国际手工艺品展览会,近40款文创产品展现了良渚文化的风骨神韵;6月,良渚文创参与“幸会·巴西”杭州传统工艺创新展“幸会·创意”板块(图⑨),实现文化“出彩”又“出圈”。
擦亮“五千年中国看良渚”品牌。形成“一稿多达”全球分发、“四通八达”多语种推送、效果监测反馈的立体化对外传播格局。邀请海外网络达人担任余杭推介官,探索“一点一人”国际传播形式。打造国际化与创意化爆款内容,短视频《我被良渚文化包围了!》在TikTok首发后获中外主流媒体宣推,单条曝光量破百万次、互动超5.2万次。
文明交流活动始终坚持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国际交流合作为主线,努力提升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权威性、专业性和前瞻性。2023年,被誉为“考古学百科全书”的《考古学:理论、方法与实践(第八版)》(图⑧)首次将良渚文化作为中国最早的文明写入其中,良渚遗址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价值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。
文明交流活动配合好国家重要活动,积极推动“良渚与世界”品牌走出去,加强同重要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文明对话,推动文明互鉴从“交流”走向“交融”。
文明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各界嘉宾开展主题交流,积极开展良渚古城遗址等杭州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地联动采风活动,积极展示中国参与世界遗产领域全球治理的标志性成果,努力提高中国文化全球声量、讲好良渚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