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,黄冈GDP总量达到3216.65亿元,成为全省第6座GDP总量跨越3000亿元的城市。
贡献最大的当属工业。2024年,黄冈工业增加值为828.80亿元,增长9.3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.8%。
回看来时路。近几年,黄冈的工业一直表现强劲。在2023年稍有回调后,去年黄冈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又回到了两位数的增长。
这座曾以高考试卷名噪一时的城市,留下了一个新试题。工业领域的“黄冈密卷”,黄冈是怎么答的?
不仅因为麻城去年的GDP总量和增速,都排在黄冈市首位。麻城市的工业发展逻辑也具备相当代表性。
麻城的主导产业是石材产业,麻城又被称为“中国花岗石之乡”。整个中部,麻城的开采、加工规模无可匹敌。去年该产业产值高达210亿元。
麻城不仅把石头凿开、运出去,上游的开采、中游的石材加工、下游的商贸流通,麻城推动它规范化、规模化发展。
从“一根丝”到“一匹布”再到“一件衣”,在黄冈龙感湖管理区,从智能化车间产出纱线公里的下游企业,完成织布、印染,生产的产品销往长三角地区。
龙感湖粤发新材料公司是众多纺织产业链的一家下游企业,他们开发的全新印花技术,带动了当地形成“纺纱—织布—印染—成衣”的全产业链模式。
李时珍和他的《本草纲目》,把黄冈留在中医史上几百年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的1892种药材中,黄冈境内有1180种,“十大楚药”中的蕲艾、茯苓、苍术、菊花均来自黄冈,独占四席。
为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,被誉为“大别山药用植物资源宝库”的黄冈出台多个支持政策,计划2025年推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。
如蕲春县借助蕲艾资源,打造特色中医药产业集群。目前,“中国艾都”和“蕲春蕲艾”的品牌影响力还在提升,产业规模已超500亿元。
大健康产业不只有中医药。既然有了蕲艾的“里子”,黄冈干脆用这一品牌当作“扩音器”,牵起文旅产业的“面子”,形成一条“大健康+文旅”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链条。
李时珍故乡蕲春县把“黄冈样本”从设想搬进实际。药企、药材种植园、培训学校等区域,已经升级为景区,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不断推陈出新。
游客不仅能参观药厂、了解草药加工过程,还能在中医药康养文化村亲自体验中医药保健,品牌宣传的平台就在一次次体验里形成。
和许多县市一样,黄冈起初的工业,也多是石材、纺织等传统类别。然而,经过时间的洗礼,部分小而散的产业,却孕育出了龙头。
武穴市去年磷化工产值突破150亿元,占该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近50%,妥妥的县域经济支柱。
祥云集团原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县属国营化工厂,2003年改制为民营企业。现如今,祥云集团是黄冈市首家产值过百亿工业企业。
过去,武穴的磷化工产值是以巨量的化工资源“堆”出来的。祥云集团的主要产品是磷复肥。
农用化肥的售卖,通常只按吨计算,有的化肥品种价格仅在每吨3000-4000元之间。
如何从“吨级粗加工”跃升到“克级精加工”?这一问题的核心,也在于延伸全产业链。
祥云集团的磷酸一铵年产量长期居全国前列,而工业级磷酸一铵,是很好的阻燃、灭火剂,成为磷酸铁锂电池前驱体磷酸铁原料。
新能源汽车趋势下,云天化、兴发集团等国内磷化工企业纷纷入局新能源电池领域。祥云集团也不例外。
2021年2月,云翔聚能成立。它依托祥云集团的磷化工资源,生产磷酸铁等新能源材料。
磷化工企业一般会产生尾矿磷石膏。磷石膏一旦堆存,不仅侵占土地资源,也对水环境安全带来隐患。
现在,祥云集团的磷石膏直接运送到鑫天宏的车间,通过煅烧工艺深加工成建筑石膏粉、各类建材,销售到江浙沪、江西、长沙一带。
正在建设的中化学新祥云新材料产业园,是武穴市迄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,计划进军生产食品级、电子级精细磷氟化工产品。
铭普光磁光通信项目,其投资方东莞铭普光磁公司是武汉东湖高新区内的华星光电、京东方等企业的重要上下游合作伙伴。在武汉、黄冈间形成光通信产品走廊,是此项目的长期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