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这个时代背景下,外销房作为配套居住产品,出售给 来沪的华侨、外籍和港澳台人士。
在那个国人工资还很低的年代,有的外销房小区开盘价就高达2000美金/㎡。
那时候,上海很多房子还没有独立的厨房、卫生间,现在被人嫌弃的老公房也正在大量兴建。
而这些有电梯,带车位,围合式景观布局,高层视野,大堂入户,24小时管家式服务的外销房,一经面世,对当年上海的主力居住产品,自然是降维打击。
最集中的地带自然是上海第一代国际社区,长宁古北,形成了一大批欧式风格住宅小区。
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古北一期:宝石公寓、钻石公寓,罗马花园,鹿特丹花园,马赛花园……
以古北的钻石公寓为例,1989年开盘价500美元/平,一套102平的两房总价51000美元;
而到1995年,钻石公寓的两房已经能租到1300美元/月。也就是说只要出租3.3年就能把买房的钱赚回来。
根本原因是,当年这些老外,购买力对于国人那也是降维打击,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。
徐汇区:玫瑰园、牡丹园、徐汇御苑、龙华花园等,部分项目由香港开发商设计,注重国际化社区氛围;
其他区域如普陀(维多利广场)、闵行(名都城)、虹口(国际公寓)等也有少量分布。
举个例子,静安达安大厦137平方的户型,1991年买入价14.71万美元。
当时的汇率,是1:8.5元,也就是说1991年用125万元人民币买了137.56平方房子。
超30%户型存在暗卫、西晒、无对流窗问题,不符合国人“南北通透”居住信仰。
一梯八户的高密度布局,高峰期电梯等待时间长,沦为“高层贫民窟”,老破大。
而且现在外籍金领的收入也不比当年了,现在老外在上海买一套电梯房,也很吃力。
市区89㎡三房两卫,大横厅四房,郊区低密别墅,这些新产品在同价位段打的外销房毫无还手之力。
7)不少外销房物业费高达8-12元/㎡,但服务并没有多么出彩,买房人劝退。
当然,外销房中也不乏精品,比如安福路的金苑,外立面,户型,都很不错,地段更不用说。
外销房多分布于长宁古北、静安等核心市区,如古北One(翻新)、四方新城等均占据城市黄金区位。
部分小区更叠加优质教育资源,如徐汇达仁花园对口建襄小学(徐汇四大公办之一),实现地段+学区双重价值。
近年通过物业翻新(如华园、尚泰里)、户型优化等手段,部分项目已焕发新生。
杨浦阳明新城不到700万能买三房,长宁泰荣苑千万级预算可获品质三房,相较外环新房(如川沙观宸润府800万/120㎡)更具区位优势。